青岛大学外语学院“沂梦童行”文化双创实践团:扎根龙湾,以爱赋能儿童成长

近日,青岛大学外语学院“沂梦童行”文化双创实践团赴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龙湾社区,依托当地 “龙湾益学社” 启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。实践团以 “助力乡村振兴,守护儿童成长” 为核心,协同龙湾社区工作人员与当地志愿者,用专业知识与暖心陪伴,为社区儿童打造了一段浸润心灵的暑期成长旅程。


沂梦童行文化双创实践团由青岛大学外语学院 10 名本科学生组成,涵盖英语、德语、朝鲜语等多个专业,同时配备 3名外语学院的专业指导教师。团队前期通过线上问卷调研、与龙湾社区工作人员多次沟通,精准掌握社区儿童学习需求及兴趣方向,最终确定 “文化传承 + 安全守护 + 兴趣培养 + 学业帮扶” 四位一体的服务方案,提前备好国学典籍节选与合唱曲谱等物资,为实践活动打下扎实基础。

自入驻“龙湾益学社”以来,实践团成员每日早晨与社区工作人员、当地志愿者同步到岗,共同完成场地消杀、安全检查、活动流程核对等准备工作,确保活动有序开展。

在教学服务中,团队兼顾文化传承、安全守护与兴趣培养,打造多维度课堂:既有厉彦峰老师的国学浸润课堂,以“春风化雨”般的讲解带孩子们走进经典,从诗词韵律的平仄之美到先贤哲理的处世智慧,让传统文化如清泉般滋养心灵;也有实践团与当地消防队共同组织的安全知识普及课堂,结合真实案例,开展 “防溺水 + 消防安全” 双主题教学。防溺水环节详细讲解溺水危害、预防措施及自救他救方法,消防安全环节则通过动画演示,普及火灾隐患识别、灭火器使用以及逃生路线规划等知识,在互动中筑牢安全防线。


折纸创意课堂中,实践团成员手把手教孩子们折荷花、纸船、千纸鹤,从基础折法到创意装饰,耐心指导每一个步骤。有的孩子在纸船上写下“希望龙湾越来越好”的心愿,有的用彩笔给荷花涂色,原本普通的彩纸在孩子们手中变成充满童趣的作品,既锻炼动手能力,又激发创造力;以强身健体为目的,社区还特设了武术启蒙课堂,特聘武术教练带领孩子们学习五步拳,从抱拳礼的基本姿势教起,逐招拆解“弓步冲拳”“马步架打”等动作。“出拳要有力,站姿要稳!” 老师的口令清晰有力,孩子们跟着反复练习,虽汗流浃背却眼神坚定,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中华武术的精神。


除课堂教学外,实践团还设计多样互动环节,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:声乐合唱活动中,实践团成员教孩子们学唱合唱曲目《小荷》,孩子们跟着伴奏轻声哼唱,逐渐找到合唱的默契,清脆的歌声在“龙湾益学社”里回荡,不少孩子课后还主动请教难点,对音乐的兴趣愈发浓厚;“击鼓传花”游戏时,随着欢快的鼓声响起,彩色花束在孩子们手中快速传递,鼓声停止时拿到花束的孩子,自信地表演唱歌、讲故事等小节目 —— 有的唱着刚学会的《小荷》片段,有的讲起“龟兔赛跑”的故事,精彩表现赢得阵阵掌声。花束传递的不仅是运气,更是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,欢乐在空气中不断蔓延。


针对社区儿童学业需求,实践团成员还与社区共同开展“一对一作业辅导” 服务。辅导中,志愿者根据孩子年级与学科薄弱点精准发力:对低年级孩子,耐心讲解字词读写、数学口算技巧,帮助孩子巩固知识、提升综合能力。


“实践团带来的不仅是知识,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关注与温暖。” 龙湾社区负责人关联春表示,“龙湾益学社” 在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沂梦童行文化双创实践团的帮助下,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、表达能力与安全意识均有明显提升。实践团成员曹馨月在总结中提到:“当看到孩子用标准普通话朗诵诗词,当听到他们整齐合唱《小荷》,当发现他们主动提醒同伴注意安全,我才真正明白实践的意义 —— 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是成长的陪伴者。” 

相关产品

评论